旗手:本次第八屆校園心理劇大賽中,編寫并導演心理劇《十年》獲得一等獎,來自高一(15)班的賀逸飛同學。
領唱:領唱國歌的同學是本次校園心理劇創(chuàng)作表演大賽獲獎劇目的編寫者、組織者和表演者。他們揮灑自己的才華,通過演繹一個個精彩生動的心理故事,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校園心理問題,更讓我們關注心理健康。
學校領導與獲獎班級和同學合影
國旗下講話:第八屆校園心理劇最佳導演的獲得者 來自高一(19)班的胡家昕同學。
國旗下講話稿:
別讓我們這么冷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高一十九班的胡家昕,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別讓我們這么冷》。
在開始今天的嚴肅講話之前,我想問問大家,有沒有你認為很怪的人?或者說與大家格格不入的人?再或者說你有個看不慣的人?
我想大多數(shù)人的答案應該是肯定的,那么我還想問問大家,你對他或者她或者他們是怎樣的態(tài)度?是視而不見?是冷嘲熱諷?還是惡言相向?
其實說來也慚愧,我也不得不承認,我或多或少的也有過上述行為,在寫這篇講稿的時候,也不停的在反思自己,可能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早已見怪不怪了不是嗎?
校園冷暴力,可怕之處不僅在于對受害者施以精神上的暴力,在于越來越冷的人情,更在于施暴者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施暴。你施暴,我旁觀,甚至我與你一同施暴,卻沒有人站出來勸阻,也鮮有人會去勸慰受害者。暴力,看似可怕,卻不及那一個冷字更傷人心。
那么什么是校園“冷暴力”呢?
校園冷暴力,是一種隱形懲罰行為,是相對于體罰等暴力行為而言的一種“精神懲罰”,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使用諷刺性、污辱性、蔑視性、過激性、恐嚇性、污穢性的語言或使用其他非暴力手段,有意對學生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嘲諷、漠不關心,造成學生精神和心理受到侵犯和傷害的行為。
而所謂的施暴者,大多為老師、同學和家長,也就是目前同我們關系最密切的人。老師可能會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不經(jīng)意的流露出的“鞭策”或者冷漠;同學間無意的玩笑、取的綽號;父母言語上的苛責……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些根本不會被注意的小事,卻往往是引發(fā)嚴重后果的原因。
那么我們該如何不做“施暴者”呢?
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不帶上有色眼鏡,用一顆真心去對待每一個同學。放下你心中所謂的看不慣,學會接納學會寬容,其實他們沒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合群。尊重別人個性的同時,你也會獲得別人的尊重不是嗎?
那么我們該怎樣避免成為“受害者”呢?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班的心理劇中的主角的遭遇,面對她眼中的旁人對她的斥責、冷漠,心里也是充滿了憤怒甚至是怨恨。但是當她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世界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呵斥她的人恰恰是最為她擔心的人,不關心的她的人恰恰是最在乎她的人。我說這些,就是想表示其實世界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有的時候換個角度去看,其實他們本意并不壞,只是表達上欠缺了一些。很多造成嚴重后果的冷暴力事件都是由于當事人過分的鉆牛角尖導致,所以這要求我們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學會豁達處事。如果是真的遇到難以自行解決的冷暴力事件,也可以積極尋求各方的幫助,適當進行心理干預。
說了這么多,主要還是在于每個人的心態(tài),如果大家都擁有積極樂觀、豁達開朗的心態(tài),那么就根本不會有什么冷暴力的存在。No matter how long the rain lasts, there will be a rainbow in the end. No matter how sad you may be, believe that happiness is waiting.無論下多久的雨,最后都會有彩虹;無論你多么悲傷,要相信幸福在前方等候。愿與諸君共勉,別再讓我們這么冷。
謝謝大家!
高一(19)班
胡家昕